WBrC世界咖啡衝煮大賽2018與世界手衝咖啡大賽規則

作者:未知 來源:手衝咖啡: 咖啡知識 > 咖啡競賽 > 2024-09-23 03:19:55


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 )

  • 2017WBC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揭曉!英國選手Dale Harris奪冠!
  • 1.比賽的意義?
     
    比賽成績反應或者檢驗你的能力,想知道自己的實力去比賽是不二的選擇。已經封神了的,千萬別去比賽,皇帝的新裝纔好繼續穿。
     
    準備比賽的過程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。短時間高壓力的情景下要去解決各種問題,其實想想就覺得興奮。
     
    賽後拿到評分表跟評審交流,聽評審給你講解評分表的各項分數,對你一定是有幫助的。我在參加2015年wbc世界賽冠軍Sasa的賽後分享會的時候,他講他自己的經歷,從前那斯拉夫移民到澳大利亞,誰都不認識(之前是手球運動員),甚至到開第一家店的時候只買了意式咖啡機和粉,連磨豆機都沒有。他提升自己的途徑就是去比賽,靠比賽完和評審交流提升自己。(因爲異國他鄉誰也不認識)
     
    2.比賽是需要團隊的嗎?
     
    是的,需要好的生豆,好的烘焙,好的萃取出品,還有好的服務。
     
    如果你能力足夠兼顧這些,是可以組成一人團隊來贏得比賽的。
     
    有團隊這事一點都不丟人。
     
    一個行業能健康的發展,從業者們可以體面的掙錢養家,優異者獲得大家的認可和尊重,這點非常重要。做爲老闆,麾下有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給你拾柴加火;作爲新生勢力有人願意推你一把,也要看你情商人品。但是有團隊這事一點都不丟人。(題主要比賽我可以免費幫你烘一次比賽豆哦,前提是你是認真的)
     
    愛好者粉的那些第三波代表,什麼知識分子,樹墩城,藍瓶子,平方英里都是在從生豆到烘焙,從出品到服務都能搞的定定的。這些店有這個能力,也一點不丟人。
     
    評審是扮演著客人,比賽就是還原咖啡館客人消費一杯咖啡的過程。還是從種子到杯子。多看一些比賽的視頻,我相信你會有新體會。
     
    能力到達,或者領先這個領域,苦於沒有好的團隊,也可以參加評審的培訓和考覈走進賽場。並不是每個評審都是選手出身,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選手或者評審,但需要通過訓練跟考覈,努力一番你始終會找到你適合的角色。
     
    3.參加類似比賽的話:如果實在沒有團隊的話,wce的七項賽事裏面,最適比的是三角杯測了(另外項分別是:手工衝煮,咖啡師,烘焙,拉花,咖啡與烈酒,土耳其咖啡)。最成本最高,要求也最高的比賽是wbc,準備不夠就先不要嘗試了。另外每年只可以報名其中一項比賽。報名了無故放棄的,禁賽三年。
     
    三角杯測比賽的規則也最簡單:一組三杯,兩杯一樣,一杯不一樣的,一共8組限時8分。看誰準,都準看誰快。
     
    這個沒有烘焙師教練,一個人也可以練(當然還是有教練更好),只要你更勤奮的練習就可以。另外也因爲這個比賽運氣的成分也更低。你喝得出來就是喝的出來,喝不出來就是喝不出來。
     
    4.瑰夏杯?
     
    自選衝煮中用geisha就能贏的“瑰夏論”。2016年中國賽區wbc冠軍,wbrc亞軍都用的不是geisha。
     
    好不好喝最重要,是不是geisha不重要。要知道瑰夏那麼多,巴拿馬,哥斯達黎加,危地馬拉,哥倫比亞,洪都拉斯,尼加拉瓜等等都有瑰夏,那麼多莊園/產區/批次,不是每一支瑰夏杯測的時候都能被喝出來是瑰夏的。瑰夏也不是烘不壞,衝不毀的。即便是一支coe或者scaa杯測分數非常高的瑰夏,糟糕的烘焙和萃取都可以徹底毀了它。
     
    就算團隊厲害,可以給你找的好的生豆,烘好它,再給你一個絕佳的萃取方案,安排臺詞和展演的內容。選手自己的技術能力不夠也沒法贏得比賽的。以wbrc的規則而言,決賽的名次不只是決賽自選衝煮的分數高低,是包括之前初賽複賽的總分加和進行排名的。就是說自選豆子再好,初賽的指定衝煮搞不定也不會有好成績。甚至複賽都可能進不去。
     
    我特別愛幫人烘比賽豆。一般來講,初次參加比賽的選手,我都不會推薦他們使用瑰夏。名氣甚大自然價格也傲嬌,用這麼貴的豆子,選手沒有歷練的情況下緊張,發揮失常,甚至會因爲不小心犯“外行”的錯誤止步初賽。可惜之餘也承受很大的經濟壓力:單公斤不到1k的豆子,一個完整訓練流程走下來要近萬塊也很正常。失敗的成本這麼高,用來攢經驗的話,完全沒有必要。
     
    5.贏的了自選衝煮,就一定能贏?
     
    2016年以前的比賽,指定衝煮的指定豆,都是提前1·2天發放的。現在豆是比賽當天安排的規定練習時間才發放給選手的,練習時也只允許選手和教練最多兩人入場。所以,這個指定衝煮的比賽環節,團隊對你幫助不大。制定衝煮滿分100分。自選衝煮滿分140分。
     
    1.初賽排名看總分,總分滿分=100+140
     
    2.複賽排名看總分,總分滿分=140+100+140
     
    如果沒有衝好隨便一杯咖啡的能力,可想而知是贏不了的。
     
    ——分割線內不要答題——
     
    簡單說說wbrc的部分規則,以這部分爲例,因爲很多選手在讀規則的時候是跳過很多規則直接看這裏的。當然,每條規則都可以做如此的延伸解讀。
     
    二十多頁的規則包涵了咖啡,水,衝煮器具,磨豆機,等等比賽的定義解釋,賽程安排,異議處理等等,這裏並不會細細解釋,說幾點作爲一個讓大家瞭解比賽的一個側面。
     
    以下引用原文(2016年中國賽區預選賽):
     
    說就是:wbrc的比賽分成兩個部分:指定衝煮,大家都用同樣的豆子;2.自選衝煮;制定衝煮,大家帶自家的豆子,比比看,看誰好喝!
     
    解釋幾點:
     
    1.呈送三杯咖啡每位評審一杯,不是一杯咖啡三個人喝的,更不是一杯咖啡分成三杯。
     
    我想在那個不用稱的時代過來的人,都有過偶然一杯咖啡衝的好喝的經歷。或許可以偶然懵出一杯好喝的咖啡,而懵出三杯都好喝,就需要你有復現的能力了。規則上要是避免這種偶然性的發生(或者儘可能降低)
     
    2.三杯咖啡,品嚐每一杯咖啡的評審是獨立評價的。
     
    每位評審原則上都是以實際的表現來評價的。評審在上場工作之前,會做一輪或者更多的感官校對。就是評審們會在主審(裁判長)的主持下,一起喝同一杯咖啡,然後做出相互獨立的客觀評價,然後每位評審給出自己的各項評分,甚至要說明自己的評分的依據和邏輯,評分高的或者低的都會調整到相應一致的分數,並保證後面的比賽中標準一致。每年評審培訓和考覈時,胡元正老師幾乎都會說,你在場上和的一杯咖啡,選手可能準備了三個月之久,你給的分數一定要慎重和客觀。(大概意思)。
     
    另外,每位評審在後場評分時,其實是會相互喝一下同組評審的那杯咖啡,看一下沒杯的表現是否一致。主審雖然不會直接參與評分,但是會記錄每一個細節,喝每一杯咖啡,一天嘗幾十杯這個是很辛苦的。如果你要是作爲評審的量分有失偏頗的話,也會對你提出異議。作爲評審雖然說可以獨立評價,堅持自己的意見,可你要知道,比賽完還有評審講評的環節,選手拿著你的評分表來找你呢,如果評分任性毫無邏輯的話,不止受到選手質疑,也會收穫其他評審的鄙視的。
     
    3.感官評價上的量化是客觀的前提條件
     
    咖啡是飲料,飲料是用來喝的,比賽的咖啡也得好喝。好喝不是你說好喝就是好喝的。綜合嗅覺/味覺/觸感,評分分爲這幾項:
     
    ①aroma香氣,②flavor風味,③aftertaste餘韻(餘韻),④acidity酸質,⑤body醇厚度(口腔觸感),⑥balance平衡度,⑦overall整體印象
     
    解釋感官評價的回答有很多了,這就不解釋具體每一項了,總之好喝是什麼好,那一項,有多好?
     
    還有就是按照規則來,注意!七項分數每項滿分是10分,flavor,balance,overall這三項的分數是×2的,總分是100分。
     
    再注意!“×2”的這三項分數不高的話,剩下的分數高也追不回分數。
     
    比方說吧,平時覺得花香果酸的都是妖豔賤貨,只喜歡body厚重,甜苦的低調咖啡,放在評分表上看,body評分高,但是風味評分不高,酸質上強度不夠起評分也不會太高。同時,綜合各項的平衡度分數也不可能高。一下拉低了兩項“×2”的分數,後面的話就不用講了。(這裏省略了烘焙跟衝煮的一些邏輯)
     
    4.指定衝煮,評審是盲審的,甚至你前面一邊衝一邊balabala的講的再大聲,評審聽到了也不會受影響。
     
    5.增進正面體驗的努力:只有自選衝煮時,因爲包含展演部分,你的介紹部分纔有用。
     
    不過並不是說什麼都有用。有用的是可以增進體驗的內容。
     
    下面是自選衝煮的評分表,taste description,customer service,overall impression三項,其中overall impression的分數是×2的,那麼自選衝煮的總分140分。
     
    taste description:風味描述部分評審喝出來了,你沒講,你講了喝不到都不會有什麼很高的分數。當然,之前有比賽也有連同負面風味一起描述的,而且幾乎全中,你覺得能得什麼分數嗎?4分起評已經是常懷仁慈之心了吧?因爲這個介紹的是負面風味,負面風味,負面風味!那就是負面體驗。
     
    customer service:賽場上見過給評審遞杯子時,手抓著杯口的,見過頭髮往濾杯裏掉的,見過評審寫,桌上有水;杯子裏有水;下壺裏有水的,等等
     
    overall impression:這個涵蓋的內容範圍比較大。沒有親和力,沒有熱情,缺乏眼神交流等等都可以給客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對吧?那對評審而言也是一樣的。
     
    就不放評分表了,舉幾個例子好了:
     
    比方說:“我選擇了85度的水溫,提高咖啡的甜度”,這個……你確定這樣不是會更酸嗎?
     
    比方說:“這杯咖啡,喝下去有奶油般的質感”,結果喝了一點也不順滑,也沒有粘稠的包附感,水水的。這肯定不是增進體驗而是讓體驗變遭的吧。
     
    比方說:“我衝煮使用的粉水比是0.06”,結果主審記錄了你18g的粉,衝了315g的水下去。。。
     
    比方說:
     
    “我用篩網篩除了極細粉,增加了咖啡的甜度”
     
    “我用篩網篩除了極細粉,這樣調整粒徑的分佈,可以提高咖啡的最佳萃取率,保持乾淨度的同時會增加咖啡的甜度“
     
    你感受下,哪個體驗更好?
     
    海拔,豆種,產區,處理法,年降雨量,年均氣溫這些,大家都會講,而且講了也不見得對應到這杯咖啡的杯中表現,同樣,並不能獲得什麼很好分數。
     
    能耐下性子看這麼多文字內容的,一定是真愛,還不點個贊嗎?
     
    這麼講下去是講不完的,雖然還有非常多的內容想寫下去。如果需要我再繼續吧。
     
    沒有基本的比賽精神,不適合參作爲選手參賽,更不適合作爲評審近距離接觸。選手,教練,評審;還有每年比賽自己出機票酒店來服務的志願者,每一個人都出於對咖啡行業的熱愛,在各自的位置盡各自的努力,推動這個行業一步步繁榮起來。
     
    而且,不見得做教練的就比選手厲害,做評審的就是比選手牛X。大家都是彼此平等,相親相愛。鬼力亂神云云始終是局外人。
     
    言語裏充滿鄙夷與譏諷噴比賽的,你們不尊重業者精益求精的態度和付出的辛苦。
     
    還有些以咖啡爲業,嘴上一邊誇耀自己如何深愛這個行業,爲了從事這個行業放棄了之前各種高大上的工作的,還請自己對號入座。我想請問你們的邏輯上是如何自洽的?又是如何自處的?
     
    以上,寫給喜歡咖啡的人和這個行業所有孜孜不倦的從業者。
  •  

 


2018-01-18 21:12:28 責任編輯:未知

單品咖啡

常見的咖啡產區

非洲產區

埃塞俄比亞咖啡- 耶加雪菲咖啡- 西達摩咖啡- (耶加雪菲水洗和日曬)-

肯尼亞咖啡- 盧旺達咖啡- 坦桑尼亞咖啡-

亞洲產區

曼特寧咖啡- 黃金曼特寧- 雲南小粒咖啡-

美洲產區

哥倫比亞咖啡- 巴西咖啡-

中美洲產區

危地馬拉咖啡- 哥斯達黎加咖啡- 巴拿馬咖啡- 翡翠莊園紅標- 藍山一號-

本站推薦: 卡蒂姆咖啡豆| 季風馬拉巴咖啡| 牙買加咖啡| 西達摩花魁| 耶加雪啡咖啡| 埃塞俄比亞咖啡| 耶加雪菲咖啡| 巴西黃波旁咖啡| 巴拿馬水洗花蝴蝶| 尼加拉瓜馬拉卡杜拉咖啡豆| 羅布斯塔咖啡豆特點| 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特點| 巴西摩吉安納咖啡| 巴西咖啡豆風味特點| 烏干達咖啡豆風味| 西達摩咖啡豆特點| 後谷咖啡雲南小粒咖啡| 埃塞俄比亞紅櫻桃咖啡| 哥斯達黎加塔拉珠咖啡| 單品摩卡咖啡豆的特點| 盧旺達單品咖啡| 布隆迪咖啡風味| 哥斯達黎加咖啡黑蜜口感| 巴拿馬卡杜拉咖啡| 巴西喜拉多咖啡特點|

專業咖啡知識交流 更多咖啡豆資訊 請關注咖啡工房(微信公衆號cafe_style)

更多推薦

更多資訊

關注我們

  1. 關於我們
  2. 商務合作
  3. 推薦計劃
  4. 投稿登錄